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合作 > 正文

新能源汽车20%渗透率目标大概率提前3年完成

2022-09-08 09:47 来源: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9月6日,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在南京开幕。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提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明确的在2025年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大概率可提前3年,即在今年实现。

  苗圩认为,这背后的推动力,是全球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电动化、智能化是这场大变局的主要方向。在芯片领域,我们的芯片设计进步很快,封装测试环节跟与世界领先水平差距最小,差距比较大的是流片制造环节。

  “我们现在最先进的制程只能达到14纳米,向更先进制程升级方面受阻。解决芯片荒问题,车企和芯片要协同发展,车企要担负起‘链长’的责任。车企不一定都去造芯,但一定要懂芯。对于汽车和芯片如何建立起跨行业的合作,车企要有总体的考虑,不能放任自流,这是关系到车企未来发展的大问题。”苗圩强调,操作系统是比芯片更加迫切的问题。过去几年,缺芯问题已经引起重视,汽车企业深刻认识到缺芯对发展的制约,但是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操作系统的缺失将是致命的问题。未来三到五年,是汽车操作系统生态发展的关键窗口期。趁现在全球智能汽车发展格局未定之时,国内企业要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打造出一个自主可控、开源开放、最好是免费的操作系统。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做了《全球汽车供应链变革趋势》主题报告。他指出,根据百人会的相关研究,汽车产业大变革之下,全球汽车供应链变革呈现出诸多新特点。

  从市场结构来看,新的供应链市场结构在加速形成。以电池为例,前五大电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前十大电池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90%。一方面是新的力量在加速成长,另一方面,是在传统结构转型中慢或者不转型的传统供应链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被淘汰的风险。从全球的布局来看,中国在汽车供应链变革中会成为重要的新中心,电动与智能供应链正逐渐成为由汽车产业主导的供应链。智能汽车时代中国供应链的地位在上升,改变着过去高端供应链空洞化的发展困境。同时,还是一条面向双循环的供应链,一方面满足国内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开始走向全球。

  张永伟强调,未来的供应链在区域布局上将呈现出短链化、区块化的分布式发展趋势,全球将出现一批新的以城市为单元的区域级产业集群。这些区域化的供应链集群会成为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在新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会出现一些高附加值的产业业态或生态。比如汽车后市场领域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将成为继电动、智能、网联之后的新赛道,即服务化赛道。这个赛道的市场规模初步估计在5万亿元左右,在这一变革中一定会涌现出一批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企业,甚至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经济日报记者 刘瑾

(责任编辑:王炬鹏)